在平江大地,有一处 “地球之肾” 正焕发勃勃生机 —— 湖南平江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。这里不仅有潺潺流水、葱郁林木,更承载着守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。近期,公园通过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扎实的科研监测工作,让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,为生态守护装上 “科学大脑”。
宣传接地气,湿地保护成 “全民共识”
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黄金河湿地公园以多样化手段和特色活动,推动湿地保护知识走进大众视野,形成全民共识。
立体宣传覆盖广。综合运用悬挂横幅、宣传车巡游、广场电子屏滚动播放、全县 “村村响” 广播定时推送等方式,广泛传播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及湿地生态功能。如第 28 个 “世界湿地日” 期间,围绕 “湿地与人类福祉” 主题,实现城乡宣传全覆盖,累计触达群众超 10 万人次。
|
特色活动入民心。开展 “湿地知识进课堂” 活动,组织专业人员进校园授课,覆盖全县 20 余所中小学,强化青少年湿地保护认知。举办社区宣教活动,邀请村民参观湿地公园宣教馆(含湿地厅、科普厅、动植物标本厅等),现场解答疑问 200 余人次,村民保护意识知晓率提升至 85% 以上。
主题日宣传影响大。第 29 个 “世界湿地日” 期间,在天岳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,邀请林业专家开展科普宣讲,宣读《湿地保护倡议书》,组织有奖问答及承诺签名活动,展示平江本土国家一、二级野生动植物标本 30 余种,吸引市民、游客参与超 5000 人次,进一步凝聚社会保护共识。
科研有实招,给公园装上 “智能监护仪”
要保护好湿地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靠科学 “说话”。黄金河湿地公园的科研监测团队,就像湿地的 “健康管家”,用数据和技术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。
本底资料体系化。联合多部门收集湿地环境资料,全面更新充实公园本底数据库,涵盖地理信息、水文特征、生物资源等核心内容,形成完整的基础资料体系,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植物监测精准化。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与公园管理处协作,完成年度湿地植物种群动态监测,系统测量植被高度、盖度、频度等指标,建立长期数据档案,初步掌握主要植物种群生长规律,为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。
鸟类监测常态化。定期开展鸟类资源监测,通过定点观测、红外记录等方式,明确鸟类种类、数量、分布及迁徙规律。监测显示,部分珍稀鸟类栖息范围呈扩大趋势,反映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远程监控智能化。湿地保护远程视频监控系统、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设备及森林防火系统运行良好,实现对湿地生态变化、动植物活动、火灾隐患的实时监控,累计处置非法闯入等风险事件 10 余起,有效保障湿地生态安全。
黄金河湿地公园通过宣传教育与科研监测双轮驱动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公众参与的同频共振。如今的黄金河湿地,宣传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,科研让守护更有底气。在这里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未来,公园将继续深化创新宣传模式,强化科技监测手段,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岳阳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动能。